本文共计1350个字,预计阅读时长5.4分钟。
最近,“经济周期”成了最时髦的搪塞词。
老板宣布今年不涨薪:“大家共体时艰,经济有周期嘛。”
企业又一轮“优化”裁员:“为了应对市场寒冬,这是周期的必然。”
专家在财经频道高谈阔论:“我们正处于下行区间,要耐心等待复苏。”
他们说得云淡风轻,仿佛在谈论一个自然现象,像四季轮回一样理所当然。
但真相是:经济的周期是曲线,普通人的命运却是断头台。
对于那些高高在上的人,经济下行只是一个财务数字的回调,是财报上暂时的“未达预期”。他们依然坐着豪车,参加着高端酒会,讨论着如何“抄底”和“布局”。
但对于我们呢?
是你投了上百份简历,却石沉大海的绝望。
是公司一句“架构调整”,你就瞬间失去收入的恐慌。
是每月雷打不动的房贷、车贷、补习班费用,和不断缩水的钱包之间的残酷赛跑。
是你不敢消费、不敢娱乐、甚至不敢生病,每一个铜板都要精打细算的窒息感。
这根本不是轻飘飘的“周期”,这是砸在普通人身上的一座座大山。 没人问你扛不扛得住,他们只会告诉你:“忍一忍,周期会过去的。”
他们总是让我们“等”。
等政策起效,等市场回暖,等全球经济好转。
可是要等多久?一年?三年?五年?
我们人生中有多少个三五年可以用来“等待”?
在等待中,年轻人的锐气被磨平,中年人的积蓄被消耗,所有人的希望被一点点耗干。
更残酷的是,即便所谓的“复苏”真的来了,盛宴的席位也早已注定。
洪水漫灌时,最先接到水的永远是山顶的人。等到涓涓细流终于费劲地绕到山脚下,滋润普通人的土地时,最好的时节早已过去。你付出的代价是真实的,但复苏的红利,却可能永远只是个传说。
我们厌倦了这种话术!
“经济周期”不该成为替决策失误、结构不公和财富转移开脱的万能借口。
不要把长期的结构性问题,简单归结为周期。
不要把财富分配的极度不公,简单归结为周期。
不要把透支几代人未来的代价,简单归结为周期。
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句“会好的”的空头支票,而是切切实实的保障、公平的机会和对劳动者最基本的尊重。
是的,经济有周期,这是客观规律。
但我们抨击的,不是规律本身,而是那些利用规律来麻痹我们、让我们默默承受所有苦果的人和行为。
我们拒绝为一场不属于我们的游戏,支付我们支付不起的代价。
时代的每一粒灰,落在个人头上,真的就是一座山。
而现在,尘土正在飞扬。